花开花落又一年,不知不觉即将度过49个春秋,幼时情景也在脑海当中一幕一幕地浮现,越来越清晰。
那时总是渴望着过年,因为一到腊月,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年货,打年糕、打糍粑、熬米糖、炒瓜子、炒花生、杀年猪,好不热闹,印象最深的是打豆腐,我们小孩总是跟着大人后面嚷着要喝“豆腐汤”,招来一顿好骂,然后大人们还是给我们舀一碗热气腾腾的“豆腐汤”,告诉我们要叫喝“豆腐脑”,我们似懂非懂地点头答应,第二年又忘之脑后,还是“我要喝豆腐汤”,又招来一顿责骂。每年年前,扬州来的裁缝如约而至,大人们称做“洋机子”,家家轮流请他,最忘不了的是晚上他用那个插电的熨斗把床单熨一熨,然后母亲给我们洗干净后抱着往床上一放,我们连忙钻进被窝里,可暖和了。
到了年三十,早早就被母亲叫起床,烧水洗澡,换上新做的“花牌牌”,那个高兴劲,甭提了。然后围着锅灶盯着母亲烧饭菜,只要听有别人家在放炮了,我就急不可耐催着母亲烧快点,菜好不容易摆上桌了,母亲又要请祖先“回来”过年,她总是自言自语、絮絮叨叨,念着祖先保佑我们一家人来年健健康康、平平安安,云云。终于开饭了,母亲总是第一筷子给我夹青菜,非要叮嘱我吃完,我总是慢慢吞吞,一脸嫌弃,但也无可奈何地咽下。
正月初一老早就起来了,跟两个堂兄鹏飞和亚飞后面,拿个袋子,从村头第一家开始,自报家门,我是“刘忠华的儿子”“我是刘忠富的儿子”“给大伯大妈叔叔婶婶拜年了!”“哟,是忠华、忠富儿子呀,拜年要叩头哈”。我们兄弟三个咚咚咚叩头,然后站着那等他们给我们拿东西,最不喜欢的是瓜子、花生、炒米糖,比较喜欢的是饼子、酥糖,最喜欢的是红鸡蛋、橘子(几乎没有),等他们一打发,我们撒腿就跑到第二家、第三家赶场子,直至把袋子装满,然后回家囤在抽屉里,又飞快地跑出来,从村头开始到村尾,一家不落。
稍微大了一点,村里有钱人家买了电视,记得那年费翔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唱的“冬天里的一把火”,那才叫带劲呀!哪知第二年大兴安岭发生火灾,有人就责怪就是他唱的,想想他也挺冤的。
快乐的时光飞逝,到我念小学四年级那年,父亲因为做新房,劳累过度,生了场大病,奄奄一息。过年那天父亲躺在床上,母亲还在山上帮他挖草药,简简单单地囫囵过了一个年,吃过晚饭后,我们娘儿四个搬个板凳挤在一起看人家放烟花炮竹,也蛮开心的,现在想想还是心酸。
读初中后家里对联都是我写,初三留级那年,大年三十上午,我按照惯例买来毛笔、墨汁、红纸,可能是专注于学习思想上开小差,也可能是我眼睛色弱,鬼使神差地我把本来是红的那面写字的搞反了,居然在白的那面写了对联,父亲暴跳如雷,那个骂呀,我至今还有余悸。还好,第二年没有让他失望,考上了中专,他总算为我高兴了一回,然后还是因为眼睛色弱原因,按照他的意图被填的几所卫校都没有录取,只能到宁国读了职业中专。
一晃年近半百,往事历历在目,人生曲曲折折,沟沟洼洼,好在父母安康,家庭祥和。今年因为工作任务,远在北京,第一次没有跟父母一起过年,幸而他们现在阳康,也无担心,妻本来今天也到北京来的,因为临走的时候女儿发烧,未成行,也好,陪陪父母,也让我安心。
2023年1月15日(腊月二十四小年)